天津拼团购房223群(53)
  • 浅浅: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?
  • 雪花飘飘:好的呢。
  • 零: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?
  • 英雄:我去看过,很齐全。
  • 牛转乾坤: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?
  • 日记本:这个楼盘性价比高。
  • 回忆: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。
  • 大头: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。
  • 吃了么: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。
  • 蓝天: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。
172人申请入群

2015年却房价翻倍!2018年会历史重演吗?

发布时间: 2018-07-26 13:20:15

来源: 凤凰网

分类: 房产楼讯

1373次浏览


  2015年国务院高层在出席达沃斯论坛时候,曾经表示2015年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,坚决不搞大水漫灌。

  结果是2015-2016年,全国住户中长期贷款几乎翻了一倍,从2014年的2.23万亿直接增长到了2016年的4.2万亿。

  2015年甚至还出现了5次降准和5次降息,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。

  同时从2014年开始,全国46个限购城市几乎全部取消限购,最后只剩下包括北上广深及三亚五个城市没有取消限购。2015年-2016年,几乎所有的一线城市及二线城的房价都翻了一倍!北京房价直接从2014年的25000上涨到2016年的35000,2017年甚至达到了45000的均价!

  因此2015年名义上虽然强调不再搞货币的“大水漫灌”,但实际上却是“水漫金山”,信贷泛滥,房价翻倍,居民债务率直接从30%上升到了50%,从而导致了2017年的去杆杠调控政策的全面开始。

  时间刚刚过去三年,2018年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召开,要求财政金融政策要同时发力,而且再次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政策!

  那么这一次会不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,政策在执行层面上再次失控,从而导致房价再次翻倍呢?

  一样的配方,自然会有一样的味道!

  进入2018年以来,央行至少已经进行了3次定向降准,累积释放基础货币1.55万亿!7月23日,央行进行了今年以来最大的一次1年期MLF操作,再次释放货币5000亿!

  同时在国务院的常务会议上,还准备了1.35万亿的地方专项债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1400亿的中小企业专项贷款。

  甚至业内还估计下半年可能还将有1-2次降准,将全年打开大水漫灌的水龙头!

    毫无疑问,2018年这次宽松剧本几乎完全是模仿2015年的来写!

  那么未来1-2年,房价究竟会不会出现2015年的翻倍增速呢?我个人认为现在判断为时过早,关键在于以下几个要素的出现:

  第一,房贷利率是否会出现实际性的降低?

  如果房贷利率下降,房价上涨的可能性将会增大!在过去的一年,几乎各大银行对首套房贷的利率不仅没有优惠,同时还需要增长1.1倍,二套房贷利率肯定是1.2倍。而一旦下半年房贷利率出现下调,说明钱已经开始进入房地产领域,房价上涨的可能性将会大增!

  第二,首付比例是否会出现下降?

  如果首付下降,说明政府推动房价上涨的动力在增强,房价上涨已经被政府所默许。尤其是北京的首付,二套非普目前是8成,根据内部消息说可能将会在930时间点,北京首付及认房又认贷的标准也会出现调整。比如把北京普宅标准提高,大部分项目的首付将从8成降低到6成,同时可能会将认房又认贷改成认房不认贷,只要贷款还完,即可按照首套贷款。

  一旦出现以上现象调整,房价翻倍几乎已经在路上了!

  第三,首付贷是否足够活跃?

  首付贷是另外一种加杠杆,是出了银行贷款之外的额外再配资。在北京房价翻倍的两年中,北京各大中介均提供足够的首付贷,从而导致北京杆杠率十分充裕,再贵的房价撬动几乎没有难度。因此一旦首付贷重现江湖,说明房价翻倍已经即将成为事实,此时再次上车,已经略显高位了。

  第四,限购是否变相取消?

  在2015年信贷激增的时期,房地产政策同时配合调整,是房价出现翻倍的根本原因。我们甚至可以说,在货币政策大水漫灌时期,一定会出现限购政策的调整,不然会很大程度上阻碍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,无法形成实际购买力。所以在2014年开始,各大城市陆续取消了限购政策,从而推动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,推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。因此,仅仅从目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来看,我们还难以判断是否房价还会持续翻倍增长,但是这种可能性可以肯定的说,越来越大。

  只要其他领域挣不到钱,资本逐利的本性就一定会最终流向房地产领域,从而推动房价上涨。

  总结来看,目前的宽松政策还不足以推动房价上涨,毕竟各大城市的相关房地产政策还在严把关卡。但是,一旦房地产政策出现调整,那么未来房价翻倍的信号几乎就可以吹响了!

 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!

责任编辑: xinwenbianji2

团购报名

最新楼讯
楼盘导购更多>>
购房指南更多>>
小编推荐
订阅楼市楼讯